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络公关成职业 行业初期有待规范

网络推手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帮助企业和个人推广自己品牌的人。他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让企业和个人的品牌得到传播。一方面他们可以为有负面或过期信息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覆盖的业务;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为默默无闻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传播信息的服务。同时,对于企业的网站也能实现优化,让其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排名靠前。

  网络推手不仅是网络技术活,更是服务活,他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真正理解用户需求,从而制定完美的网络推广营销策略;二是真正理解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三是要学会调用广大网民的力量。

  帮企业恢复名誉

  报酬达到五位数

  2008年5月,重庆一家著名保健品企业找到李菁。原来,这家企业的昆明经销商卷款跑了,当地媒体予以曝光。这起本来与厂家关系不大的事件,却损害了企业品牌。“当时网上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这家企业在全国市场开始萎缩。”

  李菁首先仔细查看了该企业的资质,然后与团队商量后,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让企业先承认是自己筛选经销商不善,同意退换货,并发表律师声明,追究经销商的法律责任。”

  这篇经过精心策划的声明,随后登上各大网站论坛。李菁的团队以用户身份,发表了一些使用体验,除了文字图片外,还使用了视频,“不断跟帖,力顶这段声明在各个论坛都位居首页。”

  就这样,一段时间后,只要网上搜索这家企业,都是以这篇声明为主。以前那些负面消息,已经全部被覆盖了。三个月后,市场重新对这家企业品牌树立了信心。“不方便说到底支付了多少报酬,只能告诉你上了5位数。”李菁坦言。

  李菁(左)和团队在一起讨论方案。

  近年来,从备受争议的“芙蓉姐姐”到清纯的“天仙妹妹”,从“封杀王老吉”到“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每一个炙手可热的网络事件背后,幕后网络推手的身影也若隐若现。随着网民力量的逐渐强势,网络推手或将成为一个引导网络舆情的中坚力量,尽管这里面夹杂着道德、法律等枷锁,以及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

  2009年8月29日,央视二套《新闻关注》推出一期专题《网络推手:网上舆论的操盘手》。重庆女孩李菁对央视说:“百度上搜不到你的名字,新的产品大家没有听说过,这个时候怎么办,我可以帮助你。”一群80后年轻人,怀揣十八般武艺,逐渐褪去网络推手的江湖气息,投身网络舆论,而且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们为“网络公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优友网 » 网络公关成职业 行业初期有待规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