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义:腾讯平台上的千万富翁
"企鹅"并不是所有创业者的噩梦,来自成都的大学生舒义依靠这个"巨无霸"掘得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2004年上大一的时候,20岁的舒义学会了上网,在网上偶然认识了纽约大学毕业的华裔Edwyn,当时Edwyn正在西部创业。在试探性地给Edwyn发了一封邮件之后,舒义收到了回音,两人随后创建了网站"blogku","做的比方兴东还要早"。那段时间,美国什么模式火,舒义和他的搭档就做什么。尽管没有成功,但舒义并不灰心,他接下来又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并获得了新希望集团的100多万元投资。此外还有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如同许多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一样,舒义的这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舒义的优势在于敏锐的商业嗅觉——早在大一新生集体购买字典和文具的时候,他就靠当"小贩"赚了近2万元,而当时他每月的生活费才150元钱。
2007年,抵挡不住创业诱惑的舒义再次开始了征程。虽然在大学课堂上基本看不到舒义的人影,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商业作出思考和判断。"做互联网,你可以把一个小网站做到大网站,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网站是你的,但缺点是你要做很长时间。100个网站里可能只有一个会成功,对于初级创业者来说不是很合适。"舒义说,"既然想去生小孩儿,那不如先带一个小孩儿。"舒义口中的"带孩子",指的是帮助大网站进行运营。吸取了前几次创业尽管模式新潮却无法保证现金流的教训,新公司"力美互动广告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很简单:代理地方网站的广告。在一线城市,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已经太多,而二线城市,正是还未被过分发掘的市场。仅一个《成都商报》,一年的广告额就有10亿元,可以想象这块蛋糕的丰厚。正值腾讯来成都开设地方分站,舒义意识到,这是力美必须拿下的大客户。但腾讯的条件是先交16万元的保证金,而当时舒义还欠着前几次创业失败带来的几万元债务。
徘徊许久的舒义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腾讯西南区的区域总监,提出免费为腾讯做成都地方站的外包。依靠这个条件,腾讯免除了其第一年的保证金。当年,腾讯给力美的业绩指标是160万元,而舒义的成绩是1100万元。"一下就赚了500万元!"成功获得第一桶金之后,舒义"每天早晨睡醒起来,账户上就会多2万块钱"——而仅仅一年前,他还在为5000元的学费发愁。连舒义的母亲也不相信儿子竟然成功办起了公司,直到他在成都买了一辆车和一套房子。
腾讯对这样的结果也感到满意,随后,力美又成为腾讯在武汉、重庆、西安等二线城市里的合作伙伴。2008年建武汉分公司的时候,舒义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突如其来的成功使他萌生了旅行的想法,当年舒义去了全国几十个城市旅行。直到2009年,舒义把心重新收了回来,毕竟创业是一场长跑。互联网给创业者的空间已经不多,他决定去移动互联网试一试。 舒义将移动互联网业务放到了北京,不过打法仍然是实用型:与拿了几千万美元融资、公司一两百号人的竞争对手不同,力美的技术与行政人员都留在成都,北京只有40人左右,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在模式上,切入点仍是为几大wap门户进行广告代理,没有去跟风做流行的Admob模式。"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还少得可怜,这个市场还需要探索。"舒义说,"可能别人会认为我的模式很土,但是有市场。"在客户的选择上,力美只为腾讯、新浪等几家大网站服务,"做手机wap联盟不靠谱,这类公司基本上很难赚钱。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上排行前三的网站就会占去主要的流量份额,这和互联网很不一样。"在2010年,力美完成了整个腾讯手机门户70%的广告业绩,今年又获得了新浪无线的广告代理权,去年的5000万元销售额今年预计能增长到8000万元。
而舒义对力美的商业构想也逐渐清晰起来:一个角度是,原有的二线城市区域互联网,在这个领域里,力美的竞争对手不多,优势明显。今年会再拓展3~5个城市;另一个角度是移动互联网,靠wap站点切入,接下去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扩大来发展相关业务。同时投资一些智能手机应用开发和游戏制作团队,弥补公司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再进行产业内的布局。目前他所投资的几家开发公司,今年内都会相继获得下一轮的融资。
"做公司要把握现金流,也就是生命线。主要指每年有多少收入、多大利润;还要有价值线,把握未来7年左右的市场增长点"。在舒义身边,二线城市中每年做到几百万、上千万元业绩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但只掌握了眼下的现金流,很难走出去、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创业者,对模仿国外新模式、做价值线十分热衷。不过,对于没资源、没背景的初级创业者,依靠概念成功的概率很低。
"其实看那几个比较成功的80后,像李想、戴志康,都是在踏实地做业务"。经过了初期连续几次的失败后,舒义渐渐找准了创业的节奏,先打下现金流的扎实基础,再向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扩张。
在财富上,舒义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累,真实资产有几千万元,算上所投资的公司的估值,差不多有上亿元。但这位从二线城市走出的年轻创业者仍然感到有些迷茫,"在二线城市,感觉到和很多创业者不太一样;但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从新浪、百度出来的创业者,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圈子,我也有距离感。"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打算今年抽出一些时间出国游学。"有国内实际的运营经验,也有国际化的视野"——舒义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创业者,他还有很多时间。
#p#副标题#e#
刘鹏飞:孔明灯大王
白手起家、草根创业都阻止不了刘鹏飞孔明灯世界产销第一的步伐。
《创业邦》杂志_文/曲琳
用两句话,可以形容刘鹏飞的创业故事。
第一句,"先把帽子扔过墙"。第一次面对300万元的德国大单时,对方希望他能够有成熟的工人和厂房,但此时刘鹏飞公司没注册,办公室也没租到,只买了一堆原材料,建厂房还是下一步的事儿。一穷二白的他斗胆骑着自行车去接订单,临到达还得悄悄把自行车藏起来,最后侃了两个钟头,竟然战胜了之前对方见过的8个厂家,赤手空拳谈下生意,对方当即打了20万元订金到他的卡上。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别管太多,先拿到入场券,逼自己义无反顾一把,这是他的特长。
第二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刘鹏飞经营的孔明灯刚刚以几万只为单位进行外贸,一天他突然想起,义乌这个"小商品批发"起家的城市出了"吸管大王"和"饰品大王",自己的孔明灯生意走势不错,为什么不做成"孔明灯大王"?想做大王,就要把生产、销售、研发都握在自己手里,他突然想到一个词——产业布局,便在江西老家做孔明灯工厂,之后每个月回老家都要租下一块地进行扩充。
到2008年,他分别在金华、义乌、东阳、江西等地拥有了6个工厂,最终合并规模到江西总厂。在别人都认为没准备好的时候,率先发力,并且毫不松懈地持续扩张,优势才能越来越大,这是他的经验。
刘鹏飞认为,很多人将他的故事演绎的有些传奇,不过这个2007年在江西毕业、同年在义乌开始倒卖孔明灯的毕业生,的确在3年内做到了世界孔明灯产销第一的位置,又开启了十字绣等新生意。他看过太多伟人传记,认为创业就是革命,每天张口闭口都是"战斗"。而战斗需要有勇有谋,在胆量和魄力之外,初到义乌的他一直在寻求项目,找到孔明灯并不是凑巧。
刘鹏飞选择到义乌而非一线城市创业的原因是,大城市不适合自己这样学历、背景毫无优势的创业者,只有自己给自己降低难度。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世界上近90%的圣诞礼品来自义乌,又从图书馆查到,每天从这里1000多个货柜发往世界各地,他就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奔向义乌。
他先到一家公司做了业务员以求生计,想过做奶茶、摆地摊,但这些生意一要投钱,二是利润低,三则竞争激烈。偶然在一个公园看到漂浮的孔明灯,霎一看以为是直升飞机,跑过去问对方价格,才发现10元一个的孔明灯批发只要三四块钱。第二天,他到义乌著名的国际商贸城考察,发现共10万余个店面的商贸城只有三四家店卖孔明灯,还特别火爆;回到家他又开始上网查询,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环境资源三个平台都没有人在卖孔明灯,但用谷歌搜索,国外却有人打出了孔明灯的求购。
刘鹏飞分析,这是种"新奇特"的产品,做的厂家不多,竞争不激烈,行业不成熟,利润高,投资不大,做起来又简单,而且如果卖到国外可以有很大的出口量。想迅速挣钱,瞬间成为行业的老大就必须要走出口,以"柜"为单位比一两千的内销批发更有效率。只用了两天,他就认定孔明灯是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他的第一步就从倒卖开始,正巧电子商务兴起,刘鹏飞没钱开网店,就在免费的中国制造网发了条消息,由于阿里巴巴账号要收费,还特意用500元从校友那租了个子账号发布供应信息。内销他也没有落下,通过QQ群、阿里旺旺群、社区、贴吧到处去发帖,号召小商贩来自己这里进货。很快就有订单找上门,而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链又极度发达,物流交给其他公司便高枕无忧。就这样,2.5元倒进来,批发出去3.5元的孔明灯可以有30%以上的利润,第一个月他得到了几千元的纯收入。
虽然还没有自己的工厂,但凭借打电话给孔明灯厂的员工取经,刘鹏飞在谈生意时已经彻头彻尾成了孔明灯专家。为了朝"孔明灯大王"迈进,当年11月,就在老家投产制造,发动全家人一起动手,从每日制作500个开始。由于工厂对人力成本的需求较大,他不得不分散战场,在全国做了6个工厂。那时的他,是一个人全部采购、调度、出货、业务,每天累到不行,只要干完活坐下就显得无精打采。
而进入2008年后,刘鹏飞的公司开始接到百万只孔明灯的大单子,还得到了德国公司的信任。这其中立下大功的是他的一帮学弟和徒弟。刘鹏飞在九江学院读书时就是著名的创业者,在学校敢开连锁副食店和学校竞争,寒暑假包车接送学生,7年前就给自己印了名片"飞天实业集团——筹办方刘鹏飞",虽然没注册公司,但是带领不少贫困学生一起挣钱。落户义乌后,这帮兄弟们也随他而来。还在做业务员时刘鹏飞每天在公园给兄弟们演说,鼓励"老部下们"先在其他公司打工学本事,等自己找到项目,再回来一起"干革命"。如今孔明灯发家致富,大家做起销售、生产自然无比骁勇。虽然后面追赶的公司也不少,但多数都是内销自己跑,外贸包给其他公司,竞争力稍弱。刘鹏飞把挣的钱马上继续投产,直到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终于应了自己的承诺,成为"大王"级别。
但刘鹏飞却觉得,自己虽然成功在孔明灯,也受制于此,产品市场毕竟太小,而且每年只有6-11月是销售旺季,即使把品牌做得再响,销量也难有爆发性增长。他把利润、成本、竞争等几个寻找项目的条件告诉大家,号召兄弟们一起寻找新项目。
2008年10月,学弟挖掘到几百万元投资就可以上路的十字绣市场。刘鹏飞看到网络上还查不到大的十字绣厂家,除了品种多、储备原材料复杂之外,项目和孔明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就是要以内销为主。
刘鹏飞果断拨了50万元开始投产,图纸拿给别人印,十字绣用布、线和塑料包装壳都从外面订购,自己只负责包装,在材料极难供应的情况下疯狂加班了4个月后,净赚100万元。这一次他心里已经相当有底,十字绣可以每天发货,一批产品卖完就可以回本,想撒手也来得及。好在情况比预想的更好。
如今刘鹏飞旗下有5个公司,十字绣推出了三个品牌,拿下了"蒙娜丽莎"品牌4000万元的贴牌生产量,还开始做印刷、油画生意,并在筹备一个女装淘宝品牌。赚钱已经无法满足刘鹏飞了,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为此,最近他常嚷着要减肥,因为"优秀的企业家。里面很少有胖子,起码不能有啤酒肚"。刘鹏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计划推出女装品牌,最好能拿到投资。考虑到孔明灯和十字绣的市场太小,他寄希望于让这个新品牌有机会上市。对他来说,这辈子一定要作出伟大的、有影响力的公司,而现在他的"飞天实业"充其量只是个"像样的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文/创业邦)